鏖战高原奋力“思变”
——林芝站前市政配套项目施工侧记
  作者:周俊杰  时间:2021-03-16  点击量:   
【字体:

提起西藏,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是神圣而洁白的哈达,是松赞干布和他英雄的儿女们,是高原上那口最烈的青稞酒和香醇的酥油茶,往往忽略了她的高海拔和强烈的紫外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高寒缺氧,不惧烈日暴晒,几年如一日,春节不打烊,始终坚守在雪域高原上,为两个月后的工程竣工,做着最后的冲刺! 

拉林铁路作为川藏铁路的一部分,它的建成将打破藏南不通铁路的历史,林芝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孜热村,是拉林铁路全线规划中体量最大的新建车站,对于拉林全线的贯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拉林市政配套项目全体参建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

308国道上的朝圣者一步三叩,追求灵魂的洗礼,而在高原施工一线,项目部的所有职工亦在悄悄蜕变。

“项目部的技术员最大的也不过是2019年参加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新学员,他们刚大学毕业,因为专业限制和经验缺乏,有时候连图纸都看不懂。”项目技术负责人侯磊说道,“受地理等各种因素影响,设计单位出图的速度缓慢,且设计内容不够完善,结构专业和建筑专业数据偶有冲突,需要根据实际施工加以修正,我们前后共收到5版图纸,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

工期压力不会因为抱怨而消失,项目负责人朱智卓当机立断,寻求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公司抽调房建专业出身的赵小龙火线奔赴项目,担任工程部长;外加上拥有多年房建经验的现场副指挥武培孝悉心指导,技术员们才得以脚踏实地,边施工边恶补专业知识,于是熬夜加班成了常态。

“两三点钟睡下,夜里做梦都是图纸,凌晨4点多突然就醒了,梦里好像把某个细节想明白了。”技术员小雷这样说到,“半夜醒了就睡不着了,起身赶快验证一下梦里想的对不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本就是对铁道兵精神的真实写照,这复杂的房建图纸无疑是横亘在技术员面前的“大山”。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如今都可以在现场独当一面了。

这看图的问题是解决了,无图可看可怎么办?

“由于招标时间较晚,影响了设计院出图的速度,严重影响我们的施工进度,就拿给排水来说,作为前置工序,设计院到现在都拿不出最终“蓝图”,对我们后期场坪铺装、硬化产生很大的影响。”说到这里,侯磊显得有些沮丧。这些天,他一直奔波于业主和设计院之间,出图慢,他要催促,图纸设计内容缺失、设计量不够他得去搞变更,恨不得将24小时拆成48小时用,每个午夜他屋里的灯都亮着。

那时候,为了综合换乘的降水工程,可谓操碎了心……

林芝站前综合换乘建设项目地下一层建筑主体宽181.05米,进深81.9米,总建筑面积:16770.69平方米,是林芝站前广场最大工程量节点工程。

2020年6月30日综合换乘基础开挖,根据设计资料显示,基坑开挖深度1.457米至2.65米,而施工期正处于雨季水位上涨期,场区内降水工作也就成为了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综合换乘的建筑位置临近尼洋河,由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水共同组成的场区内地下水水量丰富且埋藏浅,而机械和工人在基坑内施工就必须要将地下水位将至基坑底1米以下,这还不包括部分集水坑位置甚至需降水至基底4米以下。

朱智卓说:“一开始为了节约成本,项目部决定采取大开挖的方法进行降水。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刚刚开挖不到1米,地下水就开始涌了出来,含水层又是砂卵石底层,渗透性极强,考虑到水位降深较大,大开挖式降水效果并不理想。”

项目部技术人员当即开会讨论变更方案,在充分考虑现场含水层之间的水利联系并借鉴本基坑周边基础施工的经验后,决定改为分区域井点降水。“经设计计算后,分十个区域,共布置降水井85口。井深14米的降水井76口,井间距7米,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井深12米的降水井9口,根据集水坑位置进行布置。”技术负责人侯磊说,“大体量的抽降水容易抽走周边沙子,造成地基沉降,所以在降水井成孔后选择回填2米厚的碎石作为反滤层。”

从确定井位、钻机安装就位、旋挖成孔、安装井管到充填滤料、机械洗井、下入水泵抽排水,所有工序一气呵成,85口井同时工作,整整抽了80多天。

“书记,这路终于填平了!”在505省道路口做疫情防控检查的安全员小安指着眼前的通站路和项目部书记张志生说到,“想起我刚到那会儿,坑坑洼洼全是卵石,车都进不去”。

办公室小周也加入了话题讨论。“那会儿下飞机以后,柳师傅开车接我们两个,感觉路好远啊,一路上全是山,怎么还没有到项目部?”小周说,“清楚记得那时项目部的临建刚刚做完,新建的员工宿舍水泥地还没有干透,真的有一种想要背包逃跑的冲动。”

“那时候已经好多了,林芝站2020年6月12号中标,我带着测量队的过来征地搞临建,那会儿都睡牛棚。”张志生说,“现在我们项目部所处的地方,当时候全是农田,玉米、苜蓿、油菜……都没有成熟,导致征地阻力很大。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特殊,语言沟通多有障碍,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我们既要修好自治区的团结线、幸福路,又要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重托。”

正如这高原天空变幻多姿的云彩一般,林芝站前市政配套项目部亦在不断蜕变,而这变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朱智卓不到40岁就已满头斑白,还是侯磊彻夜不眠制定施工方案,又或者说是张志生忍着风湿痛在潮湿的农田里征地呢?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为实现“市场公认一流施工企业”总目标不懈奋斗,为公司在西藏市场上的持续滚动发展奋力“思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